“你(电影)受到观众欢迎的评估标准就是,能不能同理,能不能被主人公代入,这个故事跟观众有没有关系。只要这一点符合,观众就认这个事儿。——徐峥”
“我觉得对每一个导演要把他的创作源泉给找到,而且新导演出来,他所做的电影优点和缺点都会很明显,这次他做到合适的一个完成度,那他下一次一定可以更加成熟。——徐峥”
“尽管《超时空同居》是奇幻类型,它在语境的把握上还是要有现实主义基础。就像导演所讲,要让观众相信了,他才会觉得这件事情挺奇幻。——徐峥”
2014年,徐峥监制并主演的悬疑片《催眠大师》上映,刷新国产悬疑电影的票房纪录。
2018年,他同样监制并主演的电影《幕后玩家》,再次刷新之前自己创的悬疑片纪录,可以说票房口碑双丰收。
今年同样担任监制的《超时空同居》上映第二天,票房过亿。上映3天票房走势看好,单日破亿、连续逆跌。5月20日单日票房1.14亿,累计票房2.36亿,同档期影片上座率、场均人次、观影总人次均占第一。
本身就是名演员、名导演,同时又有着丰富的商业片制作经验,这让徐峥做起监制来更具优势。类型片都有自己的票房天花板,而徐峥在一次次打破这些天花板。除了票房,徐峥更是带出了一个个具有鲜明特点的年轻创作者。在《超时空同居》上映之前,我们和导演以及监制徐峥坐在一起聊了聊《超时空同居》。
导演苏伦和监制徐峥
文章主要是三个角度:
1,《超时空同居》的制作定位;也就是说,这次他们要拍什么,在定下这个故事的时候,要点是什么。
2,定位之后的制作要点;每一个电影都会有另一个讲述方式,但是能够获得市场和观众认可的打法并不多,所以我们和导演苏伦、监制徐峥一起复盘了《超时空同居》的制作要点。
3,那就是徐峥制作电影的武功心法;这里主要聊到了作品和市场的关系,展开了徐氏心法里面的秘诀要点,比如担任监制的时候,如何去挖掘导演,比如商业元素和市场的把握标准。
《超时空同居》的制作定位故事核心讲的是爱情,但同时也在讲述人物的成长。而加入奇幻的元素,可以让整个故事的呈现更有新鲜感。
影视工业网:《超时空同居》的制作定位是什么,怎么得出的这个定位?
苏伦:最早的时候是爱情、喜剧,然后我和徐峥老师想让这个故事有更多可能性,所以就尝试加入奇幻的元素。其实故事核心讲的是爱情,但同时也在讲述人物的成长。而加入奇幻的元素,可以让整个故事的呈现更有新鲜感。作为一个新导演,我也希望加入一些新鲜的元素,去做尝试,所以是三个类型放在了一个片子中。
徐峥:其实奇幻的爱情电影也有很多,大家熟知的《情书》也有一点奇幻色彩,但是它们故事核心还是爱情。在《超时空同居》里,奇幻和喜剧的元素稍微多一些,所以是奇幻爱情喜剧。其实我也认为导演胆子很大,因为电影的结尾并不能算是喜剧,这其实是个挑战。但是因为有了“成长”这个核心,当时间回到原点的时候,两个人都变成了不同的自己,他们应该开启一段新的人生。用导演的话说,对的人,在对的时间最终还会相遇,所以是一种不悲不喜的态度,是一种成长和一种成熟的态度。也许他们还会在另外一个时间见面,还会发展出一段恋情,这也是这个故事比较吸引我的地方。
影视工业网:那对你们来说:爱情、奇幻、喜剧、成长这些元素里,哪个最重要?
徐峥:主题(爱情、成长)一定是最重要的,是这个类型是可以为主题来服务,所以我们才采用这个类型。并且是因为我们加入了这些元素,可以让这个类型有一点点突破。
打法尽管《超时空同居》是奇幻类型,它在语境的把握上还是要有现实主义基础。
影视工业网:是如何选择片中两位主演的?
苏伦:我们的电影有个奇幻的壳,所以很怕观众不相信。我们希望这两个演员是离观众很近的,他们做的事情观众是相信的。这也包括电影的前十几分钟,我们做了很多功课去铺垫,让大家相信这两个人物,相信他们真实的存在,只有这样,后面有一些奇幻的带入观众才会相信。
徐峥:其实我们之前找过不少人,但是现在很多演员都很忙,然后很多演员只接所谓“十亿以上级别”的片子。因为我自己拍戏的时候,电影一直是以我为主的演员,所以我其实没有去其他演员的领域去看看,不是太清楚每个演员判断接一个戏的标准是什么。然后一圈接触下来,才发现整个生态的样子。但是我们无论如何都要找到对的演员,所以我让导演去和演员讲故事,看故事能不能打动演员。用故事打动的演员,他的完成度、配合度各方面来说都会更好。而雷佳音就挺喜欢这个故事,然后雷佳音又推荐了丫丫(佟丽娅)过来,丫丫一看剧本就喜欢的不得了,所以事情就一下子成了,这其实也是一种相互选择的过程。
其实《黄金大劫案》的时候我就把雷佳音推荐给宁浩了,我觉得他拍完《黄金大劫案》一定会火,现在回头去看,雷佳音在里面在里面演的很好。那个片子是一个很好的基础,但是他并没有红出来。然后雷佳音在《我的前半生》里演的也很好,但是在那里面他演了一个中年男人,我认为他的空间其实还是蛮大的,所以我们把他拉回到他年龄所在要做的事情。我觉得对于他的粉丝来说,应该蛮希望他拍一部带有一些偶像感的爱情喜剧。这个偶像感不是因为颜值或者是“小鲜肉”,而是因为这个人会演戏,又很有趣、有特点。
影视工业网:《超时空同居》给我的感觉是在制作部分美术占了很大部分,那你们在制作的时候是哪部分占用的比较大?
苏伦:尽管这个电影还是需要很多特效去辅助完成,但搭建部分确实下了很多功夫,这也是为了追求真实感,我们希望呈现出一种无特效感,所以就用了很多很实的东西,去做了一些稍微形态不一样的场景。
两个演员每一次作弊房子都会缩小,为了追求这个真实感,所以我们真的搭了四套景,而不是通过镜头角度让它看起来变小了。也就是回到我们的初衷,我们想做一个真实感很强的感觉。
徐峥:在细节上下了很多功夫,选择什么房形,两个人的房间有什么不一样,观众都能很清楚的看到,所以导演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包括同样一套公寓搭成四套,这些都是为了让整个画面的信息量足够大,画面信息量够大的时候会让年轻的观众或者成熟的观众,在观影的时候获得满足感。
我觉得有一点是很重要,尽管《超时空同居》是奇幻类型,它在语境的把握上还是要有现实主义基础。就像导演所讲,要让观众相信,他才会觉得这件事情挺奇幻。其实奇幻只是一个设定,观众还是在一个真实的场景里看演员的活动,所以在前面我给导演提出一个挺挑战的要求,能不用特效就要尽量不用特效,而且不要去想特效的问题,要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故事、人物上。很多小成本的喜剧上来就飘掉了,所以观众不相信。其实长期观察下来,我们发现,其实中国的观众更爱看自己身边的故事。
影视工业网:在剧本阶段有没有考虑过,后期是否通过其他的方法,比如后期剪辑,重新去整理故事,等等。
苏伦:这个其实没有,作为一个新导演来自己把这个剧本完成,就是为了能自己拍摄起来更从容,我也不觉得自己能够像前辈导演有那么多经验,可以去去现场或者去后期再去进行更多的创作,我只能扎扎实实在前面就想好,把所有东西都做足之后,按照做好的功课去把它完成。
监制的责任你受到观众欢迎的评估标准就是,能不能同理,能不能被主人公代入,这个故事跟观众有没有关系。
影视工业网:对于徐峥老师来说,这部电影的主要责任是什么?
徐峥:我和导演共同来定位电影的类型,然后我给导演一个母题,这个母题就是关于成长。这个大的方向设定之好,导演去做所有的细化工作,我剩下的工作更多是一种服务。
《超时空同居》和上一部监制的《幕后玩家》不一样,《幕后玩家》因为是我主演,后期宣传全程都有跟,也就是服务性更强一些,但《超时空同居》我前面给出了定位,后面更多是导演他们完成的。包括宣发我都没有太多参与,大部分的工作还是建立在前期。
影视工业网:对于新导演来说经常碰到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类:预算、团队的信任,还有对一个项目把控能力。对于你来说,从预算还有把控这方面,你会给出什么?
徐峥:预算方面做到尽量的在有限空间里去满足。我做监制还是希望能帮助到年轻导演,给到他们更多的话语权。我自己是创作者,我知道起码有些条件是要符合的标准的。比如说在选景的时候,如果卡的非常死,不让电影去上海拍摄,这会让整个电影的调子变的不一样。所以这个基础还是要有的,我们希望把质感做出来,这是在预算方面。其实数据团队给我们的东西并不乐观,但是心里觉得不会是这样子,我们一定要起码在这个基础上做得更好,所以预算方面我觉得还是要尽量满足。
项目把控上是这样子,我在前期把导演一遍一遍的折磨,等到开拍,我去了三天就觉得基本上没有问题了,他们磨合好了,可以按照他们的方式往下走,尽管我还有很多自己的看法,但是我毕竟不是导演,只是监制,到最后还是要让导演来做出最终选择。
影视工业网:你刚才说前期数据不好,在数据不好的情况下,怎么克服的?
徐峥:我觉得数据永远是一个参照,但是你真正要对自己有信心,就得相信你的判断,然后就是努力的去做好。
影视工业网:你选择和苏导合作是为什么?又如何去帮到这些年轻导演的?
徐峥:就像装修一个房子,我更愿意做的工作是和设计师探讨一下,等到探讨好之后,我什么都不管。但是苏伦是干活的人,她会把细节一步一步落实,所以她拿这种态度来做自己的电影,其实是有一部分超过我的。
比如说《超时空同居》后面画面的倒退,两种影像结合在一起的东西我搞不来,但是她这样做到了。而且她是一段一段短而单独成立的方式来完成叙事,这和我想的不一样,但我觉得这是年轻人所喜欢的。所以因为她有这样的两个特质,我相信她可以把这个东西、把完成度做好。我觉得作为一部商业类型片,一个处女作长片做到这样一个完成度,我认为绝对是有诚意的。制作的用心观众是能够看的出,这真的是导演带着主创团队一张图一张图,一个细节一个道具,一点点磨出来的。
每个年轻导演会有自己的特色,而苏伦她是比较适合这个类型,她自己也喜欢这个类型。就是成长的核心,浪漫爱情喜剧,再加上一点点奇幻,这是她的特点,我觉得要把她的特点放大。像任鹏远(《幕后玩家》)导演,他喜欢悬疑,喜欢股票、财经,关注夫妻关系是他的核心,一个导演关注的核心是什么,做出来的东西到最后还会落到这个核心上。无论你如何去设计悬疑,观众其实看到的还是情感的核心,这是导演的出发点。
我觉得对每一个导演要把他的创作源泉给找到,而且新导演出来,他所做的电影优点和缺点都会很明显,这次他做到合适的一个完成度,那他下一次一定可以更加成熟。但是在这之前,你要帮她争取很多东西。他们要面对很多出品方,怎么样去和演员沟通。如果完全是单枪匹马的新导演,很多人没有话语权,我们就是帮着做这样的一些工作,但这个导演本身必须得是电影人,自己要有才华、有想法。
影视工业网:你导演和监制的几个项目里,都可以找到商业和成长或者情感的元素,这是为什么?
徐峥:韩国在开始大力发展本土电影的时候,在商业类型上是有很多社会性题材的。而我们因为国情的原因,有很多题材是没有办法去探索的。而我是演员出身,我觉得自我成长是一条能够打通这个局面的一条路,自我成长不会涉及到审查体系,但是每个人都是需要自我成长的。你和你人生的关系,你和你生命的关系可以成为电影永远的主题,这里面可以探讨的空间很多,由此可以产生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故事。
而对于观众和市场,它可以同理到观众,因为观众看电影看的就是代入感。中国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就是关心和他自己有没有关系,这个比什么都重要。那么对于另外一种类型,比如说像《复联3》,它的IP形成是长时间的一个成本,如果去计算它的成本,其实漫威花的代价非常大,它投入了很多的时间、经历、金钱,这是根本是没有办法去比较的。
所以对于我们中国的片子来说,你受到观众欢迎的评估标准就是,能不能同理,能不能被主人公代入,这个故事跟观众有没有关系。只要这一点符合,观众他就认这个事儿。我觉得作为创作者一定要关注到这一点,因为电影拍出来还是希望有人看。可能有些导演认为无所谓,他只需要和他一样的人去看就可以。那他可以去走小众、高端的路线,按照他自己纯粹的想法去拍。但是如果你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同意你、赞同你,按照你带给他们的情感路径来走,那你的计算、设计、做法其实会受到更多的限制。
因为我是舞台剧出身,就特别关注观众,我碰到很多次,一些导演自己想了好长时间,想完以后我也觉得有道理,结果在路演的时候,我发现观众的状态根本和你没有站在一个维度上。就是你们根本不是在一个平行世界里看待电影这个事情,所以你得了解观众看什么,你得有办法吸引到他,在这里面再去传递你要讲的东西。但这样你说是完全在追求商业吗?其实也不是,因为有的类型其实是有瓶颈、有天花板的,悬疑类型它就是这些固定观众在看,所以我们在这样一个有限的空间里,能不能做到一些突破,有这个我觉得就有实现感。
影视工业网:从前期制作角度来看,一个项目有很多问题是可以预见的,你觉得一个项目的市场表现是可以预见的吗?
徐峥:前期会有一些预见,但是这个预见是有范围的,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努力把它最大化。有一个大概的概念,但是你要通过努力把它最大化,这就是我跟我们的团队在里面实现完成的。你最大化了就获得满足感,不需要很多,不需要追求那个东西,理念就是说,尽量把自己能做的东西做好。
{{praiseCount}}
分享
修改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