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针对单个笔画作训练:
先学篆书的优势,是可以通过其它训练方法取代的。但是,先学篆书不方便入门的地方,我却还没发现有其它较有效的方法规避。因为篆书的字形和书写方法,与我们日常使用的楷体相差太远了。如果不是汉语言专业相关的书法爱好者,哪怕他练习超过一年,要正确写出篆字,很多时候都不得不求助于专门的篆书字典。因为字形相对陌生,那么我们在日常练习篆书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将有限的注意力更多地投放到字义之上,而减少了对书写本身的关注。
也就是说,要学习一样新的东西,那么这项新的东西与旧的已掌握的东西,越相近,所具备的共同元素越多,我们就越容易学会。无可否认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在这个印刷品和电子产品爆炸的社会,我们接触得最多的,一定是正楷写成的文字。那作为一项新习得的技能的话,与之最相近的,一定会是楷书。
因此,作为初学者,首选的书体,应该是楷书。
而之所以选择楷书,而非行书草书等书体,还有更重要一点原因是,在不增加学习者认知负担的前提下,楷书的书写技法是最简单而纯粹的。尽管楷书有各家各体,但基本从字型到笔画都有一定标准。而且基本笔画的写法是大致固定的,便于初学者掌握书法的总体规律。从楷书入手,相当于在书法领域中先找到一个确定的坐标,从这里出发,之后无论是学习篆隶等法度更森严的书体,或是行草等更飘逸奔放的书体,都可以因之而得益。相反地,如果初入门,就从技法要求更高的书体,比如行书入手的话,反而很容易欲速则不达。
尽管行书的发源,可能比楷书更早。但是从书体的相互关系来看,成熟时期的行书,实质上,仍然是楷书的一种快写体。因此,楷书的基本笔画,在行书中可能有更多种的变形,行书的结字承接于楷书而更具变化。进入行书的学习时,需要同时兼顾的问题和要点远比楷书多。所以在基本笔画尚未熟练掌握之前,行书要求的牵丝映带,轻 重快慢的变化,是很难达到要求的。如果勉力为之,很可能会写得生硬死板。
如图。一个经典的正反例对照:
另一方面,没有楷书基础的情况下,练习行书,老一辈的很多书法家都会认为,这样做容易练“飘”。其实,所谓的把字练“飘”了,就是因为行书在运笔上,对楷书进行了简化,使之更具流动性。因此,没有楷书的底子,直接进入行书的学习,会导致对基本笔画理解不够。具体体现在,平时临帖的时候,笔画形状有时还能对得上,但是因为没有楷书的基础,不知道这个笔画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所以离开字帖写出来的字就会让人觉得奇怪。那么,这样子写出来的字,就是所谓的练“飘”了的字了。
所以,第一步,选出适合初学者学习的字体,最真诚的建议:楷书。
楷书推荐
颜真卿:
流传于世的作品颇丰,而前后期书风有所不同。一般被认为其晚年所书《颜勤礼碑》艺术价值高,临习者亦众。但颜真卿晚年作品更注重气韵,运笔偶有随性处,初学者不一定能把握其精髓。所以更建议以其早年作品《多宝塔碑》入门。
该贴法度森严,点画凝重有力,结构中正稳健。
柳公权:
与颜体并称“颜筋柳骨”,柳公权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玄秘塔碑》《神策军碑》两碑。
其笔画瘦劲硬朗,结字峻峭有神采。两碑风格有所不同,而《玄秘塔碑》尤能体现柳体骨力之精妙。初学者两碑入门均可。若临《玄秘塔》亦应参看《神策军》,以免抓不住主要特征,写得生硬死板,没有灵气。
欧阳询:
代表作为《九成宫醴泉铭》。字形修长挺拔,结体严整肃穆,平正中见险绝,时有匠心独运之妙笔,气度雍容而不失灵动。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计算机字体“楷体_GB2312”,就是以欧体作为蓝本的。因此一般人在接触到欧体字的时候,都会有种仿佛自幼熏陶而成的亲切感,入门会更快上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