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於都市的地下烏托邦
2019 年開始,一碼村陪伴社區中的人們:有獨居長者來這一起煮飯,而不再孤獨、缺乏照顧;有無家者來這幫忙修繕、整理空間,而成為助人與互助的一份子;有單親媽媽來這的二手商店選購,而讓拮据的經濟稍稍得到舒緩。二手商店的存在,也讓老電器、舊物品不再被遺棄與浪費,藉由修復使物得以再生。
原本的廢棄國軍福利社
▌物的再生|我們在這裡讓廢棄物再生
我們常常看到家電家具只是輕微故障,卻不斷花更多錢買新的商品;
我們常常看到還可以用的物品被丟棄,想像掩埋焚燒垃圾對土地的傷害;
我們知道這不是我們要的世界,面對真正的自己並起身行動是我們對世界的回應。
一碼村民在這裡用心,修復、重組、再生了二手物,給予物另一個生命,也用無數的二手物重新讓灰暗的地下空間變得溫柔舒適。
● 木工共享工作室 :修復角料再利用,讓每一個失落的木頭、傢俱和物料獲得新的意義。
● DIY 手作空間 :讓人從與物互動開始展開與自己的療癒對話。
● 二手器材租借 :聚集來自各地的二手器材,使每個人擁有最低成本的實驗機會。
▌人的再生|格格不入的人在這裡找到自己的位置
這 2 年,許多不同的人來到一碼村。
有些人是都市中的貧窮者,無家者、拾荒者、單親母親與孩子,因為在愈來愈快速與競爭時代中,許多人都在都市中跌倒,受傷,與社會格格不入。
同樣格格不入的人,還有許多在都市工作卻感受不到工作意義的年輕人,每日忙錄的生活,壓抑自己的感受,努力的工作著,卻更陷入對人生意義的迷惘與對未來的焦慮。
以前,每個人在城市中只能孤獨的面對自己的困境,
但,這些日子以來,許多人陸陸續續來到這裡,舉辦深夜酒吧、療癒講座、免費市集,讓更多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的人彼此相遇,他們共同撐起這個空間,一碼村。
在這裡,人可以脆弱,也可以失序,因為那都並非生命的失敗,而是生命的一部份,需要的不是指責與要求,而是理解與善待。
一碼村內每月舉辦多場《人與物再生的實驗行動》
有多元課程、講座、工作坊等, 導入共創的再生價值,建立多面向的社會經濟循環,透過轉化與再生的過程中協助關心不同面向的社會議題。
● 家電維修教學 :教社區居民修理電器
● 身心靈療癒課 :讓未被善待的心留下休息的時間。
● 植物藝術創作 :讓空間裡滿載綠意與生命。
● 大水溝二手屋 :與社區單親媽媽合作回收舊物整理與再銷售並給了彈性的工作機會。
● 議題組織市集 :透過不同主題市集,聚集村民們在前往各自理想的路上,有一處能彼此交流而碰撞出火花的平台。
● 深夜小聚聊聊 :每一個人都有著用生命走來的一段故事,聊一聊那一些獨一無二的百感心路歷程。
|一碼村至今已經創造了哪些再生價值|
一碼村經營團隊全力投入兩年籌措各種資源,
但是,每個月仍有 15萬 的缺口,需要更多人一起加入、支持 …
要能在萬華持續營運一處 400 多坪的空間並不容易,
至今每個月仍有 15 萬的空間營運缺口。
但是經營團隊相信,他們只要持續的善待社會,社會也會願意支持這樣的空間。
|如果你願意支持我們 一碼村還能做得更多|
|你的支持將用於:5大項預算|
◖「人們較少透過奢華的消費找到意義及快樂,更常是透過與人交往、從事有趣的工作及活動,以及參與社群。」_真實烏托邦 E.O.Wright
|隨著你的支持,一碼村將會一步一步的完成更多的價值|
第一階段 — 募資達33萬
● 免費支持啟蒙實驗社群或NGO場地使用 33場 多元再生實驗計畫
第二階段 — 獲得555位支持
● 免費提供啟蒙實驗社群或NGO場地使用增加到 55場 活動空間
● 提供需要工作的經濟脆弱者工作機會 1000hr
第三階段 — 獲得1111位支持
● 免費提供啟蒙實驗社群或NGO場地使用增加到 111場 活動空間
● 提供需要工作的經濟脆弱者工作機會增加到 2000hr
● 與在地社群協力共辦 6 場 串連型活動,讓更多人用不同形式參與議題
|一碼村 2021 年回饋專案|
\凡是在此段期間贊助者皆享有{一碼村內空間單場租用7折卷*1張}/
以上任何贊助皆含: ●感謝函 ●定期電子報,了解一碼村長出哪些新計畫
回饋專案注意事項
※「志工集點卡」與「一碼村民證」將先收到電子形式(包含證件號碼),若至一碼村現場可兌換為實體形式。
※ 部分活動將以實體和線上不同的型態進行,可依偏好、需求進行選擇,將會收到專屬的電子序號,後續以序號報名希望參與的行動場次。
※ 部分贊助方案可加購待用卷,將優先提供給助人工作者或經濟脆弱者使用。
一碼村民證權益
※ 「一碼村民證」將先收到電子形式(包含證件號碼),若至一碼村現場可兌換為實體形式。
※ 參與不定期舉辦的一碼村民小聚。
※ 《人與物再生的實驗行動》 以95 折參與。
▌從7年前開始在萬華萌芽
一碼村,位於萬華南機場古老五角大廈地下室,一處曾經破敗且被城市遺忘的400多坪閒置空間。
從2015年開始至今,已歷時7年以上,我們在萬華伴隨「南機拌飯」的成立,展開一次又一次的創新社會行動。這些日子以來,我們投身萬華在地社區議題,蒐集剩食、送餐關懷、與夥伴們共享資源、與社區居民一起練習修繕二手物等等的依照社區需求產生的實驗行動。
直到 2020 年打造了一碼村,憑著內心讓社會變得更好的相信和純粹的愛,匯集成一股對世界強而有力的生命力,成立了「一碼村」實體社區互助空間,與人生百味、萬華大水溝二手屋、夢想城鄉協會、浪人食堂、臺灣社區實踐協會等萬華在地 10 多個社福組織們,有著多年良好的互信基礎也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
我們想讓「人與物的再生循環」能夠聚集更廣闊的資源並給予更多需要的人。
▌團隊介紹
故事從粉紅豹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與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9年前的相遇與合作開始說起...
2013年-至今:至今 9 年內在大臺北城市裡共 4 個不同基地裡成功運行著社區互助共享系統,包含古風小白屋、芒果香草園、Open Living樂活共生實驗基地、河神的丸子。
有感隱存在於都市中可再運用的多種資源,透過空間據點,能夠有效直接的創造共同分享的機會,藉此產生社會循環互助的可能。
2015年-2019 年:透過「老舊街區活化駐點計畫」投身萬華南機場,催化「南機拌飯」成立,鏈結Open Green打開綠生活改造地下室與老舊社區的周邊環境,展開在一次又一次的創新社會行動。累積在地社區居民交往經驗,發展社群合作網絡,蒐集剩食、送餐關懷、共享資源、修繕二手物等實驗行動。
2020年-直到現在:團隊與每一個卯足全力想實踐社會理想的萬華在地多個社福組織們,南機拌飯、人生百味、夢想城鄉協會、實踐協會、萬華大水溝二手屋、浪人食堂等組織,建立穩定的合作關係,進而產生更高能量的行動!
以「再生」為前提的共伴聚落,讓「人與物的再生循環」能夠聚集更廣闊的資源並給予更多需要的人。
聯絡資訊
粉絲專頁:一碼IMMA - 人與物的再生基地
客服信箱:openimma2020@gmail.com
▌本次計畫發起團隊與承諾
本次計劃由一碼村創辦暨運營團隊「粉紅豹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與「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共同發起和實際執行;由「臺北市都市更新處」臺北眾力方程式計畫輔導完成提案;由「貝殼放大股份有限公司」培力輔導。
集資結束後,我們將會依承諾給付所有贊助者回饋品,也會使命必達完成集資目標,若執行過程中有任何變因或時程調整,都將主動以粉專貼文及 email 電子郵件通知報告所有支持此專案的贊助者,期間有任何問題也都可以寄信至客服信箱與我們聯繫,再次感謝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