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灣人聊天會用『儔』這個字?
最近有網友在PTT上問「為什麼台灣人聊天會用『儔』這個字?」,其實這個字在台灣網路用語中已經流行好一陣子啦!「儔」原本是古語中「同伴」的意思,但現在被台灣年輕人拿來當作「朋友」的俏皮說法,特別是在遊戲或社群軟體上超常見。這種用法帶點文青感又不會太正式,剛好符合台灣人喜歡在嚴肅中帶點幽默的聊天風格。
說到「儔」的用法變化,其實跟台灣網路文化的演進很有關係。早期BBS時代就有人開始玩文字變體,後來隨著LINE、DCARD這些平台流行,這種帶點古風的用語反而成為展現個人特色的方式。像是「飯儔」就是指一起吃飯的朋友,「遊戲儔」就是打遊戲的夥伴,用起來特別有親切感。
用語
意思
使用場景
儔
朋友
泛指各種朋友關係
飯儔
一起吃飯的朋友
約吃飯時使用
遊戲儔
一起打遊戲的朋友
線上組隊時常用
夜儔
夜貓子朋友
半夜聊天或活動
有趣的是,「儔」這個字在台灣不同年齡層的接受度也不太一樣。根據2024年的網路用語調查,20-35歲的族群使用率最高,可能跟這個世代特別喜歡創造新詞有關。有些長輩剛開始看到會覺得一頭霧水,但現在連一些綜藝節目都開始用「儔」來製造笑點,可見這個字已經慢慢融入台灣的日常對話中啦!
在實際使用上,「儔」常常會搭配其他字組成新詞,而且通常帶有正面的意味。比如說「好儔」就是在稱讚這個朋友很夠意思,「暖儔」則是形容很會照顧人的朋友。這種創造力正是台灣網路文化可愛的地方,總能把傳統字詞玩出新花樣。不過要注意的是,在工作場合或正式文件還是別用比較好,畢竟這算是比較輕鬆的用語。